(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看技术背书,不止“激光”,也加持“超短焦”。
“超短焦”的不一定是激光电视,但“超短焦”一定是激光电视的明确特征之一。光线从镜头射出后会再经过一次折射,让激光电视的投射比保持在0.5以下,投射较大面积也不需要长距离,旨在避免人经过主机前投出阴影以及可能的投射光与人眼接触使其受伤害的问题。另一方面,“超短焦”也让产品在摆放方式上更接近“传统”的电视产品形态。
其次看视觉效果,突出大尺寸,还有HDR10+辅助。
以超短焦投影技术为依托,激光电视可以在极短距离实现超过100英寸画面的投射。三星的两款激光投影仪新品,代号分别为LSP7T和LSP9T的产品,支持投射尺寸分别是120英寸和130英寸。
不仅仅是大尺寸,支持130英寸投影的LSP9T 还是全球首款通过 HDR10+ 认证的激光投影仪产品。这里需要明确的是,HDR画质技术,凭借能够增强画质、让色彩更加生动、细节更加清晰等特性,几乎是所有主流智能电视的一项标配技术,技术在2018年迎来了一次全新升级,即三星电子携手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松下共同推出了HDR10+技术认证与标志。这里的关键词是“电视”。
接着看产品定位,高端属性,早被三星通过商标暗示。
这就要再次提到前面所说的品名“The Premiere”。根据更早时候的信息,“Samsung The Premier”,是三星为旗下新的“高端电视系列”申请的商标,从涵盖的产品品类来看,不限于电视,还有投影机、LED显示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VR耳机等等。
从当前的市场趋势来看,投影产品更倾向于轻量化和平价化,激光电视虽然在价格上也有亲民考量,但在产品定位上依旧突出高端属性。再结合三星推出的是新高端系列,且包含投影,考虑到激光电视与激光投影的关联,这也难免是三星在为激光电视做铺垫。
最后是配套能力,三星为上述产品搭载了Samsung Smart TV平台。
消息称,“The Premiere还包含Samsung Smart TV平台,也有屏幕镜像和Tap View等移动连接功能,以及对所有主要流媒体应用程序的支持(如Netflix和Hulu)。”特别是Samsung Smart TV平台的搭载,看起来像是还有一些深意在其中。
当然,目前的这两款产品还不能被称为“激光电视”。一方面,产品是否配备了抗光幕和音响系统还不确定;另一方面,其亮度衡量采用的依旧是流明,而不是电视产品常用的尼特。
三星之所以颇低调地推出产品,有没有用“激光电视”的名称,可能无外两种考量:
一是,前期验证是否有市场机会。钉科技认为,相比验证“激光电视”品类的机会,三星更想要验证的是,在某一价格区间内,产品是否能够被接受,目前激光电视虽然相比其它大屏产品有价格优势,但单就自身价格而言也普遍并不低,三星可能要根据反馈来考量后续的推广。
二是,不为竞争对手做市场背书。目前来看,中国电视品牌在全球市场持续对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品牌发起冲击,而作为中国电视品牌的海信,正是激光电视技术和市场的主导者。作为当前实质上的电视“全球第一”,三星的顾虑很可能是,如果自身还未做好准备就快速进入,更大概率是为对手造势。
但钉科技同时认为,三星对于激光电视的兴趣应该会越来越浓厚:
一方面,要为不可知的未来做铺垫。OLED、量子点、激光等显示技术蓬勃兴起,“下一代显示技术”未必是只属于哪一个的专有词汇,比如,OLED或许适合倾向适中大屏幕的高端人群,量子点在当前可能更具市场空间,而激光,在超大尺寸高端产品上有着相当不错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包括新的显示技术也有可能出现。作为全球领先品牌,三星也能了解到,对于不同技术,不同地区同样会有不同需求。单独在硬件层面,或许还难以形成用户的“千人千面”,但三星的依旧可以收获更多用户群。
另一方面,激光电视当下已经表现出惊人成长性。今年上半年,国内电视整体市场下降了9.1%,而激光电视逆势增长,其中,海信激光电视作为品类代表,销量增幅更超过33%,成为行业中不多的亮色。海信,其激光电视上市六年来,年复合增长率达281%,在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迪拜、南非、英国、法国等全球17个国家都有产品销售,包括75、80、88、100、120、150英寸海信激光电视已经进入10万+高净值家庭。这样的成长速度,即便是多年占据全球电视市场金字塔尖的三星,也是期待的。
综上来看,推出“激光电视”,对于三星而言恐怕只是时间问题。(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
上一篇: 当前为第一篇 下一篇: 三星宣布推出超短焦4K激光投影仪“The Premiere”